- 背景顏色:
- √白√灰√藍√黃√紅√綠
- 字體大小:小中大
- ← →實現上下章節查看,鼠標右鍵激活快捷菜單
第二十五章 京師危急小說:大明穿越之寧王 作者:寧獻王 更新時間:2018/12/24 16:41:24 在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,燕王朱棣不甘心就此放棄這奪位的機會。于是,燕王朱棣和各位部下商議下一步計劃,姚廣孝獻計說道:"燕王殿下,如今只能率兵南下,不能與盛庸和平安等人糾纏,直撲京師,才能有勝算啊!" 大家聽后都覺得此計甚妙,寧王朱權走進來說道:"如果京師加強防衛,堅持抵抗,我們的糧草又能供應多久呢?"燕王朱棣說道:"十七弟,你說的確實是本王所擔憂的!" 燕王朱棣這時對大將丘福說道:"丘將軍,你一直跟隨本王南征北戰,我們的軍隊有多少人馬?丘福說道:"王爺,目前我們兵力不足十萬人"。 燕王朱棣笑道:"十萬人足矣"。建文三年冬,燕王朱棣決定直接率兵南下,臨江一決。十二月初二日,燕師復出。十二月十二日,燕軍到達蠡縣地區。 建文四年正月,燕軍先后擊敗德州的一支分隊和平安的部隊,于是燕軍南下至館陶渡河,并長驅直入。正月十二日,在館陶渡河,并駐守館陶地區。 正月十四日,燕軍攻陷東阿。正月十五日,再攻陷東平等地。正月十七日,攻陷汶上。正月二十七日,攻陷江蘇沛縣。正月三十日,燕軍先頭部隊到達徐州。 燕軍的一路猛攻,引起建文帝朱允炆的驚恐,下詔令駙馬都尉梅殷出任總兵官,鎮守淮安。 建文四年正月初一,建文帝將遷往蒙化的朱橚召回到南京,命魏國公徐輝祖率兵支援山東。徐輝祖接旨謝恩后,召見將士們商討出兵事宜。 同年二月初一,南軍將領何福、平安、陳暉進兵濟寧,盛庸進兵淮上。燕王朱棣派兵襲擊南軍餉道后,二月二十一日,燕軍擊敗徐州的出戰軍隊,徐州守將自此閉城死守。 徐州一直堅守不出,燕王朱棣遂不再理會,繼續率領大軍南下。三月初一,燕軍進逼安徽宿州,在宿州駐守8日。 三月初九日,燕軍抵達渦河,燕軍在這一帶休整。大將平安見到燕軍一路南下,帶兵來追,三月十四日在淝河中了朱棣所設的伏兵,只得退回宿州。 三月二十三日,朱棣遣將斷徐州餉道,鐵鉉等人率兵圍攻,雙方互有勝負。在四月十四日,燕軍進達睢水之小河,開始搭浮橋。次日,平安和何福領軍奪橋,雙方隔河僵持。 平安對著燕王朱棣說道:"你身為先皇的兒子,居然背叛朝廷,帶兵叛亂,你這燕賊,還不下馬投降。" 燕王朱棣說道:"朝廷出奸臣,本王乃是順應天命,如今陛下不念親情,竟然要削去本王的兵權和藩地,難道讓本王坐以待斃,任人宰割不成嗎?" 平安說道:"你難道不是為了爭奪帝位,起兵叛亂,而且讓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中的逆臣賊子嗎?"而且你只要下馬投降,我相信陛下會網開一面。" 燕王朱棣說道:"你也是先皇的養子,本王知道你忠君愛國,難道你不能擇明主效勞嗎?"平安和何福一起喊道:"好你個燕賊,我們只能兵戎相見啦!" 數日之后,南軍糧盡,燕王朱棣決定偷襲。半夜的時候,燕王下令渡河繞至敵后,此時徐輝祖的援兵正好趕到。四月二十二日,雙方戰于齊眉山一帶,南軍大勝,斬殺燕將李斌。 南軍再次獲得勝利,再加上當時天氣暑熱,燕軍一時陷入了窘境。燕王朱棣遇到的情況非常糟糕,將士們的情緒非常不好。 四月二十三日,燕軍眾將士要求北返,擇地休整,燕王朱棣不同意。燕王朱棣說道:"各位將士們,現在的形勢對我軍非常不利,不如我們商量對策如何?" 眾將士聽后表示贊同,燕王朱棣說道:"欲渡河者左,不欲者右。"結果,大部分人站于左側,讓燕王朱棣大怒,這時軍中只有朱能站出來,支持燕王朱棣的主張和建議。 朱能說道:"漢高祖十戰九不勝,不卒有天下”,然后燕軍上下更加堅定了作戰的決心。這時,朝廷訛傳燕軍已兵敗,京師不可無良將,遂將徐輝祖召回。 四月二十五日,考慮到在河邊不易防守,何福移營,與平安在靈壁深溝高壘作長遠之計。由于糧道被燕軍阻礙,平安親自率兵六萬護衛糧草。 四月二十七日,燕王朱棣率精銳襲擊平安,將其一分為二。 何福下令全軍出動救援,世子朱高煦也率伏兵出現,何福敗走。 南軍由于缺糧,何福與平安決定次日打算突圍而出,在淮河取得給養,號令為三聲炮響。 次日燕軍攻打靈壁墻壘,進攻信號正巧也是三聲炮響。 于是,南軍以為是己方號炮,紛紛奪路而逃,燕軍這時趁勢進攻,南軍全軍覆沒。靈壁之戰結束后,此戰燕軍生擒了陳暉、平安、馬溥、徐真、孫成等三十七員敵將,四名內官,一百五十員朝廷大臣,獲馬二萬余匹,降者不計其數。燕王朱棣犒勞全軍將士,在席間向寧王朱權敬酒,說道:"多謝十七弟的鼎力相助,四哥敬你一杯。" 寧王朱權說道:"四哥,你不要忘記我們之間的承諾,要善待我的妻兒。"燕王朱棣說道:"放心吧!我們還要平分天下呢?" 寧王朱權說道:"四哥,我們在干一杯。"燕王朱棣命人在倒酒一杯,一邊說道:"你們追隨本王多年,如能登上帝位,你們就是功臣啊! 將士們一起站起來向燕王朱棣敬酒,喝完后,大家一起在吃著烤羊和美酒,一起在高歌一曲,真是一片歡樂的情景。 當時,只有主將何福單騎逃走。靈壁之戰徹底擊潰了南軍主力,此后燕軍在長江以北再也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。靈璧之戰后,燕軍向東南方向直線前進。 五月初七日,燕軍下泗州,燕王朱棣謁祖陵。盛庸在淮河設下防線阻礙燕軍渡河,朱棣在嘗試取道淮安、鳳陽受阻后, 派遣朱能和丘福率士兵數百人繞道上游乘漁船渡河,五月初九從后方突襲盛庸,盛庸敗走。 不久,燕軍遂克盱眙。五月十一日,燕軍向揚州方向前進,五月十七日到達天長地區。當時守衛揚州的監察御史王彬本想抵抗,但屬下反叛,趁其沐浴的時候將其綁縛。 五月十八日,揚州不戰而降, 隨后高郵等地歸降。五月二十二日,建文帝朱允炆遣慶成郡主與燕王朱棣談判,建文帝表示愿意割地。 燕王朱棣說道:"此奸臣欲姑緩我,以俟遠方之兵耳。" 慶成郡主說道:"我們都是親人,有什么不能好好談的,何必兵戎相見呢? 燕王朱棣說道:"你是本王的堂姐,你告訴那皇帝,除非他肯退位讓賢,否則別怪本王無情,這皇位是有能者居之。" 慶成郡主無言以對,遂返回京師。六月初一日,當燕軍準備從浦子口渡江時,卻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。燕軍作戰不利,燕王朱棣打算議和北還。 此時,燕王朱棣見到兒子朱高煦的援軍,非常地高興,說道:"我的高煦回來了,努力罷!世子常常生病啊。這是燕王朱棣的心里暗示,暗示朱高煦有機會取得儲君寶座,于是朱高煦大受鼓舞,率眾殊死戰,擊敗盛庸。 隨后中央軍的一支水軍部隊降燕,燕軍遂于六月初三日自瓜洲渡江,并再次擊敗退守此地的盛庸。六月初六日,努燕軍至鎮江,當地守將率城投降。 六月初八日,燕軍駐扎于龍潭,驛站將戰況告知朝廷,引起朝廷大震。建文帝朱允炆在殿間徘徊,單獨召見大臣方孝孺,問道:"愛卿,可有破燕王的良策。" 方孝孺回答道:"如今陛下召見微臣,是否戰線緊急,容臣好好思慮一番。"建文帝說道:"愛卿,你快點想好辦法,如何才能破敵啊!" 方孝孺回答說:"陛下,城中尚有二十萬兵馬,應當可以堅守待援。即使真戰敗,國君為社稷而死,是理所應當的,可以再派大臣或者在京諸王前往談判以拖延時間。" 建文帝朱允炆說道:"為今之計,只能如此。"建文帝問道:"派遣何人才好呢?方孝孺回答說:"陛下,不讓派李景隆和茹瑺兩人,如何?" 建文帝朱允炆下詔宣旨,李景隆和茹瑺兩人都在大殿接旨謝恩。 六月初九日,李景隆和茹瑺等人見燕王朱棣,兩軍雙方再次談判。 1
第二十五章 京師危急 的全部評論點擊加載更多
|